规章制度2006

中国计量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

日期:2007-04-19     阅读:

  量院党办〔200617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扎实推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根据《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417号)和《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浙教工委〔200536号)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

    1、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体现社会信息化进程要求和师生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把校园网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渠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服务师生员工的重要平台。

    2、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贯彻“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基本方针,坚持“趋利”与“避害”相结合、“监控”与“引导”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努力把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拓展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3、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专题网站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集中力量建设好“亮点网”等一些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专题网站。

    4、突出师生员工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教育与服务功能。坚持以人为本,在网上为师生员工提供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活动;加强网上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师生员工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服务之中;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师生员工校园生活信息平台和教育服务阵地,使校园网络真正成为广泛吸引师生员工、为师生员工喜爱、受师生员工关注的重要媒体。

    5、建好校园主网站,构筑师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围绕学校发展目标,重点建设“中国计量学院网”,使之成为学校品牌塑造和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成为师生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着力建设“中国计量学院校园办公系统”,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成为运用信息技术、弘扬学校精神、开展教学科研、培养创新人才的服务平台。加强网上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师生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服务之中。

    三、明确校园网络管理职责

    6、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做好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宣传部主管网络信息内容,保证校园网络信息内容安全;负责制订校园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检查落实并组织考核和评比、“中国计量学院网”的建设和维护、二级网站建设的指导监督和权限管理、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和网络信息监控、网络舆情收集和分析、网络信息员和网上评论员队伍建设、“亮点网”建设、“中国计量学院新闻网”和校园办公系统新闻发布工作。党办校办负责“校长信箱”信件处理、网络信息的保密管理、校园办公系统的建设维护和网络舆情处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网站域名注册管理、网络信息适时检测跟踪、网络安全技术支持、监督检查各单位和各部门网络技术安全管理情况。学工部协助做好网络信息员和网上评论员队伍建设,负责做好本科生网络文化建设与道德教育。团委协助做好网络信息员和网上评论员队伍建设,负责开展网络文化和网络文明建设。研究生部负责做好研究生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道德教育,配合做好网络信息员和网上评论员队伍建设。保卫处负责涉及违法违纪的网络事件处置,配合做好网络重大突发事件和敏感时期网络有害信息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做好与公安、信息等部门关于网络信息的沟通。

    7、各单位、各部门负责本单位、本部门网站的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网络信息内容把关。在建设和管理好各自主办的网站、网页和论坛同时,及时向校园网络公共信息管理工作组报送网络舆情动态。各级网站要将技术和内容管理各项职责细化,分解到具体岗位和人员,落实到具体工作环节中去。

    四、健全校园网络监管制度

    8、增强依法办网意识,认真落实国家、省有关网络管理的政策法规。学校各级网站要切实贯彻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公安部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国务院新闻办、信息产业部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依法办网、文明建网、严格管网,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

    9、健全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建立校内IP地址使用信息数据库和IP地址分配分级管理和逐级责任制,规范IP地址管理和使用流程,掌握入网的每台电脑。建立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切实做好校园网站的登记和备案工作。建立用户注册实名制度,实行校内网站与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加强对校园网BBS的规范和监管,把交互式栏目建成校内师生交流平台。建立健全实时监控制度,对校园网上有害信息及时封堵和删除,对防范不力的要限期整改,对管理失控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建立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信息适时监测与跟踪、路由路径控制等系统,构建网络技术防控体系。

    10、建立网络舆情预警和干预制度。建立网上舆情收集反馈机制,重点监管论坛、聊天室等互动栏目,敏锐捕捉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加强校园网舆情研究,认真分析舆情产生原因、发展趋势及影响;主动工作,正面引导,形成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上舆情收集反馈机制。加强校园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度建设,做好预案的实战演练和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一旦发生网络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领导重视、专兼结合、师生广泛参与、共同抵御网上有害信息的安全管理机制。

    五、加强校园网络管理队伍建设

    11、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主动建设,相对稳定”的要求,建设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的网络信息管理工作队伍。组建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专兼职网络管理员、评论员和信息员,及时了解网上动态,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帖文,吸引学生点击和跟帖,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在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管理工作考评机制和队伍激励机制,推动网络信息管理工作良性发展。

    12、强化网络管理队伍业务培训。校园网络信息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学校各级网站管理人员、学生工作队伍和有关专业教师的业务培训。加强校园网站负责人思想政治和形势政策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工作队伍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积极选派人员参加校外相关培训,进一步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监管网络运行、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教育的能力。

    六、加强校园及周边网络环境的综合治理

    13、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文化、工商、信息等部门的专项整治工作,依法查处学校及周边各类违法违规网络经营行为和网站,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和网络违法犯罪分子。切实加强对计算机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严禁利用校园网络设施进行经营活动。

    14、积极开展“绿色校园网络”创建活动,积极营造“绿色网络环境”,努力把校园网建设成为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绿色网络”。加强师生员工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教育,开展文明上网和文明网站创建活动,引导师生员工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传播健康信息,扩大主流舆论,抵制有害信息、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要探讨网络信息建设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为“绿色校园网络”提供支持,推动校园网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七、加强对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领导

    15、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逐级落实校园网络信息管理责任和控制措施。学校成立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下设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信息集成与管理工作组、校园网络技术工作组、校园网络公共信息管理工作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互联互通、严密高效的管理网络。

    16、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责任制。对于拥有独立上传权限的二级网站,坚持“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其信息内容由各相关单位负责监管。

 

                                                     二○○六年六月五日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 | 管理员:金献夫 电话:0571-86835746 | 邮编:310018
 Copyright © 中国计量大学档案馆 2018     备案:浙ICP备09065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