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院党办〔2006〕21号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浙委〔2005〕13号)和《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 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中青联发〔2002〕14号)精神,积极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拓展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现就我校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基本思路
1、我校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我校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总体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的要求,努力构建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就业市场需要并具有科学合理性、系统规范性、有效针对性、相对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拓展的热情,有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基本原则
3、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素质拓展工作的首位,在素质拓展的各个环节强化德育功能,不断渗透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4、坚持系统推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德、智、体、美相结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5、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要充分体现教学相长,以大学生的自我设计来确定素质拓展的内容和方式,以教师的精心指导来提升素质拓展的质量和水平。
6、坚持量质并举的原则。积极扩大素质拓展的参与面,提高素质拓展的受益面。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扎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
三、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的基本内容
7、深入实施素质拓展项目。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以外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创新与技能培训、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勤工助学等六个方面设置素质拓展项目,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4号)精神,积极推进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勤工助学等工作,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
8、认真落实素质拓展环节。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座、技能培训、创新创业行动、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展开,尤其要突出具有特色的传统工作项目,如“挑战杯”、“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行动、社团科技文化艺术节、寝室英语等,全面带动和促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
职业设计指导:根据学生职业理想、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结合就业环境,指导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并就学生完善素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成才目标,引导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
素质拓展训练: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成长成才需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的各种资源,精心设计素质训练项目,建立全面科学的大学生素质训练体系,重点放在开展思想教育、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其它有益于学生素质提高的训练活动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锻炼的舞台。
建立评价体系:建立符合我校实际的、客观记录学生素质发展变化情况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为载体,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工作为抓手,客观记录每位学生在学习期间素质培养和发展的重要经历和主要成绩,通过证书的记录和认证两个环节,合理量化,科学评价,引导和激励学生全面进行素质拓展。
强化社会认同:大力宣传素质拓展的工作理念、具体内容和实际意义,加强沟通与协调,努力畅通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渠道,积极争取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不断强化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及其评价体系的认同,
四、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主要措施
9、加强工作领导。成立校、院两级“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领导,规划全校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制定实施办法,全面推荐“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和证书的认证工作。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二级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二级学院分团委。
10、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实施细则》,并在评优创先、求学深造、就业推荐等方面制订配套政策。
11、提供工作保障。校、院两级在师资力量、工作条件、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保证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顺利实施。
12、完善运行机制。校、院两级团委要积极争取各级组织的支持,注重对实施管理体系建设和认证机制加强研究,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和总结新的运行机制和操作办法。通过建立健全有关操作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这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二○○六年七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