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不一定都是物质形态的存在,还有音律,还有诗意,……
9月26日晚上,来自我校2014级工程力学、安全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20名新生就亲身感受到了这种流动的诗意。
“流动的诗意”是我校本学年新推出的新生研讨课中的一门,任课教师为林建忠校长。
在简要地介绍了新生研讨课的性质之后,林校长从“流体”、“流动”入手引入“流体力学”,并顺势将和流体力学相关的景象与脍炙人口的古诗句联系起来,让同学们在熟悉的诗意中感受和探寻流体力学的“趣”和“美”。
林校长将其课程的第一讲命名为“卷我屋上三重茅”,他从唐代诗圣杜甫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卷我屋上三重茅”开启话题,通过“卷茅”现象逐步引导学生经由“低气压与掀顶”的关系转入对事物本质的思考和讨论,在同学被逐渐引导至预期状态时,又不失时机的抛出设定好的系列针对性问题,将课堂引向更大范围的互动,在互动中,同学们结合理解、紧扣主题、踊跃发言、举一反三,许多同学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表达了自己对流体力学相关原理的认识,也有同学对某些现象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合理的引导、轻松的氛围,使得课堂较好地避免了新生课堂的紧张和拘束,可以说,整个课堂“质疑与释疑同在,聆听与表达并存”,呈现了新生研讨课教师引导、提倡研究、强调讨论、方法灵活的特点。在讲课过程中,林校长不但阐释了例举现象涉及的流体力学相关原理、功能,而且还介绍了流体力学领域不同分支的强势专业方向在兄弟院校的分布,便于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现状的院校格局并为日后的学业和职业规划提供帮助。
整个研讨课程中,小到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大至宏观世界的山川河流,都被课程的主题以或明或暗的纽带所贯穿,从而达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课程内容研讨境界,实现了教师内容把控和学生思维拓展的双重功效。
“古诗导入,流体坐庄;文学搭台,力学唱戏”将是“流动的诗意”课堂始终呈现的风格与特点,也是人文元素与自然科学在环宇的艺术牵手,我们期待并相信精彩会继续!
新生研讨课是由各学科领域中学术造诣高、热心本科教学的知名教授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研讨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以师生共同研究、讨论为主,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开设该类课程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知名教授与新生沟通的新渠道,使新生及早了解和认识专业内涵和学科前沿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素养。
除“流动的诗意”课程外,本学期我校还将有“质检人才科学素质培养概论”、“机电类专业与科学技术发展”、“材料与生活”以及“民法案例与民法思维”等课程陆续开讲。

